黄佩钦 官方网站

http://huangqinpei.zxart.cn/

黄佩钦

黄佩钦

粉丝:28682

作品总数:179 加为好友

个人简介

黄佩钦,厦门人,出生于1953年,大学文化,中共党员,历经上山下乡、国营企业、机关干部等工作,2013年从厦门市商务局正处级退休,福建省书协会员、厦门市书协会员;现任厦门张雄书画院副院长、厦门老年大学...详细>>

艺术家官网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

艺术圈

作品润格

书 法:

国 画:元/平尺

匾额题字:

拍卖新高:

联系方式

艺术家官网负责人:小张

邮箱:artist@zxart.cn

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,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。

厦门日报的文章报道黄佩钦

2016.4.14厦门日报


《居里夫人和她的老师》被写入小学课本而脍炙人口。1932年,居里夫人回到祖国波兰参加镭研究所开幕典礼,在总统、部长们的迎接下,她第一个把鲜花送给了自己童年的启蒙老师。

类似的故事也在厦门上演。63岁的厦门书法家黄佩钦,在思明区图书馆举办了自己的第一场书法展览,并邀请自己儿时的启蒙老师许丽嵋到场,在时隔半个多世纪后,郑重感谢恩师对自己兴趣的引导指路。


启蒙


半个世纪前,黄佩钦家境贫困,进不了正规的公立小学,只能到厦港民办小学就学。民办小学语文老师许丽嵋写得一手好字,她板书的字体让黄佩钦着迷不已。“许老师的字很端正,就像印刷出来的正楷,我很喜欢,常常模仿。”黄佩钦说。
可是当时买不起一本2分钱的写字簿,黄佩钦只能用手指头在左手掌、书桌上划拉,更多的时候则是在衣服上划。虽然以后买得起纸和笔了,但这个习惯一直坚持不断。“路上看到漂亮的字就边走边划,上课、看书、开会时想到哪个字了,就开小差赶紧在衣服上划拉,常常把衣服上划出一片痕迹。”黄佩钦笑着说自己“入"布"三分”是向王羲之致敬。书圣王羲之当年在木板上写字,墨汁入木三分,留下了“入木三分”的成语典故。
年过七旬的许丽嵋,也为学生的艺术成就骄傲。“我现在的水平,跟他是望尘莫及了。”许老师笑着说。许丽嵋告诉弟子们一个“秘密”,“其实我是左撇子,当老师后害怕左手板书会误人子弟,当年硬是用右手练字。由于特别重视,所以右手写的字比左手还工整。没想到还启蒙了佩钦对书法的兴趣”。

黄佩钦的书法展览将一直持续到4月25日。展览首日,老班长、老同学、老学生们自告奋勇充当了摄影师、布景师。


积累


积沙成塔,集腋成裘。黄佩钦认为自己的书法之路,得益最多的就是慢慢积累的阶段。上学时,他几乎包揽班级的黑板报,并经常帮助学校搞墙报、写大幅标语等,虽然占用很多课余时间,但是他的粉笔字、毛笔字在这一时期得到很大的提升。
中学毕业后,上山下乡到农村、回城参加工作,不管在哪,抄抄写写的“大任”都会与黄佩钦有缘。当时开会写会标、会场标语的机会很多。每当回忆这些,黄佩钦都有“字无百日功”的感慨。厦门知青书法沙龙领头人吴忍成说,“特殊时期的磨难,对于佩钦和我们这些知青是一笔宝贵的财富,他把自己的理解和追求沉淀在书法创作中。”
多年来黄佩钦致力临习欧、颜、柳、赵的楷书、行书。书法作品参加省、市书协举办的各种书画展览,曾多次获奖。用欧阳询在《用笔论》中的文句形容他的作品,可谓“徘徊俯仰,容与风流,刚则铁画,媚若银钩”。

黄佩钦表示,一路走来他要感谢厦门大学的张之江教授,感谢老年大学的郑锡周老师、江伟南老师,“是他们引领我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取得成绩”。


传承


黄佩钦是厦门市商务局正处级退休干部。公务员书家与众不同,如何在忙碌的公务之余,把精力投入枯燥的临帖练字,这对公务人员有没有启发意义?
黄佩钦说“书法名帖里有不少先贤对治政的借鉴和经验,公务员学习书法可以扩大视野,从传统文化里学到许多智慧与营养”。向他请教书法的学生里,既有局级领导,也有小学生,他从来都不藏私,将自己的心得倾囊相授。“书法的意义在于传承。退休后有更多的时间,可以举办更多的公益课堂,培育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,引导老年人对书法艺术探索的深度和广度。”黄佩钦有自己的“野心”,希望带更多的孩子喜欢上书法,就像53年前许丽嵋老师带自己走上这条路一样。

第一次搞个人书法展,黄佩钦觉得“艺术无终极,学习无止境”,他想通过这些书法作品的展示,获得社会各界书法高手的点评和指导,找出差距。“通过个人作品展示,向大众传达国家从上到下开始重视传统文化传承的信息,鼓励更多人加入学习书法的队伍中。”他表示,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会更加努力,向书法艺术的高峰迈进。“在有生之年能使自己的书法技艺再上一个台阶,并将所学微末之术奉献给大众。”黄佩钦说。


导报记者 朱黄/文 陈巧思/图